香港金管局港币保卫战(香港金融保卫战百科)
本文目录一览:
世纪大骗局之1998香港金融保卫战
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上也曾经爆发过多次金融危机,如日本经济危机、英国的英镑危机、墨西哥危机、东南亚经济危机,其中东南亚经济危机涉及面广,后波及俄罗斯、巴西等国,形成全球性金融危机。
金融风暴的详细经过历程是?
所以这一风暴对香港不会形成特别严重的影响。 事实上,早在1997年8月份,投机商就几次试探性地对港币进行了冲击,8月14日和15日,一些实力雄厚的投资基金进入香港汇市,他们利用金融期货手段,用3个月或6个月的港元期货和约买入港元,然后迅速抛空。致使港元对美元汇率一度下降到75/1。
这场金融风暴起源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不久,这场风暴波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的货币大幅贬值,同时造成亚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冲击亚洲各国外贸企业,造成亚洲许多大型企业的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
年发生了亚洲金融风暴,这场危机席卷了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多个东南亚国家,引发了货币贬值、金融市场动荡等一系列经济问题。 危机背景:在1997年之前,东南亚国家经历了较快的经济增长,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
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color]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
金融风暴的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个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大体上说,可以划成三个阶段:一是债务危机,借了住房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流动性的危机。
香港金融保卫战经过
1、香港金融保卫战中,国际炒家试图通过多种策略对港币实行冲击。他们利用利率机制,通过在股市和期市沽空港币,然后大量借贷导致利率上升,企图使恒生指数暴跌以获取暴利。
2、香港金融保卫战: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1992年以后,国际金融炒家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狙击行动,先后攻克英镑、墨西哥比索及东南亚国家货币,然后将目光锁定在东方明珠香港。这场保卫战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日元贬值迫使日本企业转移至东南亚,资本流入引发泡沫经济,为国际炒家提供了攻击目标。
3、香港金融保卫战:一场硬碰硬的对决 1998年,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等炒家企图以做空港币和股市的方式,颠覆中国香港的金融稳定。他们低估了中国实力,但新生的特区政府在中央政府的坚定支持下,上演了一场激烈的金融保卫战。
细说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香港金融保卫战
这场金融大战被称为香港金融保卫战,是一场240天的生死对决,668万的香港人与他身后的12亿中国同胞共同书写了这段捍卫家国的历史往事。在短短一年时间里,索罗斯做空了亚洲多个国家。为了狙击香港,索罗斯调集了千亿资金。虽然当时索罗斯名声传遍亚洲,但香港人民在危机中保持了冷静。
香港金融保卫战中,国际炒家试图通过多种策略对港币实行冲击。他们利用利率机制,通过在股市和期市沽空港币,然后大量借贷导致利率上升,企图使恒生指数暴跌以获取暴利。
后果:香港金融保卫战是经济实力的较量。截至1997年12月底,香港的外汇储备为928亿美元,是全球第三大,仅次于日本和中国内地。1998年8月下旬,香港特区政府决定对国际炒家予以反击,香港金融管理局在股票和期货市场投入庞大资金。1998年8月28日,香港全天成交额达到790亿元港币,创下当时的记录。
香港金融保卫战
1、年8月28日,香港市场的全天成交额达到了790亿元港币,创下了当时的纪录。香港政府成功顶住了国际投机者空前的抛售压力,收盘时恒生指数定格在7829点。曾荫权随即宣布,在打击国际炒家、保卫香港股市和货币的战斗中,香港政府已经取得了胜利。索罗斯在这一战役中遭受了重大损失。
2、在这里我们将简单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做个简单的回顾,然后重点分析人们津津乐道的香港金融保卫战,与通常人们认为的香港金融管理当局取得了阻击索罗斯等国际金融机构的全面胜利不同,我认为香港金融管理当局是坠入了精心设计的骗局。
3、香港金融保卫战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1997年下半年,美国著名金融家索罗斯旗下的对冲基金在亚洲各国和地区发起了连番狙击,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使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几十年来积存的外汇一瞬间化为乌有。
4、在这场前所未有的金融保卫战中,香港人民是勇敢的,当时香港的外汇储备有928亿,索罗斯有上千亿,双方可谓是伯仲之间,即使香港最后取得了胜利,但也注定是惨胜,日后,尽管索罗斯依旧在国际金融市场风生水起,但他从未在踏足香港半步。
5、最终,香港股市以790亿港元收官,恒生指数定格在7829点。随即,香港政府宣布了在这场战役中的胜利自确定入市以后,香港政府先后动用了100多亿美元,消耗了外汇基金约13%。实际上,之前1993年的“英镑保卫战”中,英国政府动用了77亿美元与国际投机者交战。金融市场交锋,堪称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6、对香港金融保卫战的评价主要是围绕两个层面展开,其一是对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本身的评价;其二是对向来奉行“积极不干预”自由政策的政府大举入市行动的评价。由于经济体系的独特性,为了稳定香港的经济与金融市场,香港实行的是联系汇率制度,即以8港元兑换1美元的比例盯住美元的制度。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